近年来,德馨书院积极响应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要求,创新人才培养模式,摸索出了一条符合学院客观实际的实践育人培养模式。核心是以市场需求为引领、以产教深度融合为导向,目标是为企业行业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,为学生提供高质量就业创业技能。
书院领导积极响应政策引导,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。以产教深度融合为导向,在双院制的影响下特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陋室文化节活动。
“医护人员”——“血肉之躯拦病毒”
学生们利用废弃纸板制作李兰娟院士人形立牌,并配上事迹介绍,用废纸板制作医院缩影,展示出医护人员无私奉献、不惧生死、救死扶伤的精神。让师生在了解李兰娟的过程中,学习她守护生命、敬畏生命、尊重生命的抗疫精神。
正如德馨书院绿色生命文化一样,生命在绝境中昂扬向上,生命力虽然无形,但又无处不在,在亘古长河绵延不绝,凝聚成一条宏伟有力的河流,护我中华安全。
“志愿者”——“身披红甲护家园”
通过绘制全国志愿者援鄂地图,制作“青春之书”来记录抗疫志愿者,直观展现出志愿者奉献互助的精神。讲解员还向众人介绍抗疫志愿者的事迹,让大家更深入的了解抗疫志愿者们所承担的压力和他们的不易。
活动现场,2019级护理学专业张梦瑶同学说:“生命重于泰山,疫情就是命令,有一种力量在疫情面前奋勇向前,那就是志愿者精神,为抗击疫情奉献力量。我会向他们学习,守护身边每一个生命。”
“科研人员”——“秘研法宝抗疫情”
医护人员在临床一线努力战“疫”,科研人员也在实验室不舍昼夜,对新冠病毒、药物和疫苗等密集展开研究。学生们通过制作针筒、化学试剂等手工品,配合海报和画报,惟妙惟肖讲述科研事迹。争分夺秒与病毒赛跑的陈薇院士,为大众支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的张文宏医生,全心投入疫情研究之中的丛峰医生...无一不让人了解科研人员在面对疫情时丝毫不退,勇于冲向一线的大无畏精神。
“军警”——“奋力逆行守民安”
用黏土和纸板制作军人和警察在路上把关检查的场景,纸板上粘贴的守卫照片,一张张书写军警事迹的卡片,让师生们仿佛走到军警各司其职,为我们把关的现场。
在疫情面前,他们舍小家为大家,他们用永无止境的信念筑起坚强的平安堡垒,团结一心,让疫情风险降到最低。把对家庭的责任融入到共同守护的平安岁月里!军警携手,共战胜疫情!
“工人”——“点滴砖瓦筑三山”
废纸箱在学生们手中变成火神山和雷神山建造缩影,黏土在同学们的手里捏出工人形象,十天建医院,体现了中国速度,生动的表现出工人们默默奉献,永不撤退的精神。
2018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连甄帅说:“在这么短的时间里,顶着全国瞩目的重大压力,还是在春节假期缺工人、人员密集风险高的大环境下,要调配大量的人员和物资,部门之间要默契配合,共同完成一项零失误、零感染的任务,这件事放眼世界,只有中国能做到,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自豪!”
“后勤人员”——“平凡岗位创辉煌”
一辆辆运往前线的运输车,一件件紧急支援的物资,后勤人员的身影出现在抗疫战线中的每一个角落,学生们将对后勤人员的尊敬通过人形立牌以及照片表达的淋漓尽致,深化了后勤人员形象。讲解员在旁边介绍后勤人员抗疫事迹,让师生了解后勤人员这个如“润滑油”一般的群体在背后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精神,正是有这样的后盾,才能使一线人员无后顾之忧。
顾欢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的肯定,并指出:“精彩纷呈的陋室文化节实现了学生实践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,让学生在创作中强化价值思考,把大国战疫生动实践融入思政教育,利用多个渠道,讲好战疫故事,说透背后的道理,强化价值认同,为青年大学生“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”,让学生们感受到抗疫精神的伟大,不断提升育人成效。”
“没有一个冬天不会逾越,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”,疫情防控是攻坚战,更是持久战。在双院制的影响下,此次活动让学生学习了抗疫精神,感知抗疫精神,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,唤起同学们保护环境,热爱生活、尊重生命,关爱生命的本真,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体验生活乐趣、生命快乐。(李丹萌 高明)
推荐阅读:汉中百姓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