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以前一吃饭就肚子疼
连碗粥都不敢多喝
现在吃再多也不疼了
终于能踏实吃饭了……”
近日
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
(以下简称河科大一附院)
介入科病房
69岁的老赵(化名)
握着医生的手
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
谁能想到,困扰他半年的“怪病”
罪魁祸首不是常见的胃炎
而是给胃肠道供血的血管堵了
病情回顾
事情要从半年前说起。当时老赵反复肚子疼,起初以为是胃炎犯了,按胃炎吃药治疗,可疼痛不但没缓解,反而越来越频繁,甚至到了“不敢吃饭”的地步——只要一进食,肚子就像被揪着似的疼,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。无奈之下,老赵到当地医院住院检查,结果胃镜做了,没发现问题;全腹CT也查了,排除了肿瘤和梗阻,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,CT报告里的一句话引起了医生注意:供应胃肠道的血管可能存在异常。
进一步检查后,结果让人大吃一惊:老赵身上负责给胃肠道供血的三根关键血管——肠系膜上动脉、肠系膜下动脉和腹腔干,全都出现了严重狭窄!尤其是最主要的“供血主力”肠系膜上动脉,不仅狭窄得厉害,血管壁还布满了钙化,就像给血管套上了一层“硬壳”,血流根本无法顺畅通过。
“胃肠道就像一台‘消化机器’,吃饭时需要大量氧气和能量来‘干活’,可血管堵了,供血跟不上,‘机器’转不动,自然就会疼。” 介入科主任牛焕章解释道。这种由胃肠道供血动脉慢性狭窄引发的疾病,叫作“缺血性肠病”,因为症状和胃炎、肠炎相似,很容易被漏诊或误诊。
好在老赵及时转院到了河科大一附院介入科——这里正是解决血管狭窄问题的“高手”。团队经过讨论后认为,只要打通最关键的肠系膜上动脉,就能基本解决胃肠道供血不足的问题。很快,手术方案确定:通过微创介入的方式,为堵塞的血管“拓荒”。
术中,牛焕章带领团队通过造影清晰地看到,老赵的肠系膜上动脉近端已经窄得像一根细线,血流几乎中断。他们小心翼翼地将导管对准血管开口,用导丝耐心“钻挤”,一点点穿过狭窄部位,再用球囊逐级扩张,把堵塞的血管撑开,最后放入支架,牢牢撑起血管通道。当再次造影时,原本中断的血流顺利恢复,狭窄的血管彻底“通畅”了。
术后第二天查房,老赵就兴奋地告诉医生:“肚子不疼了!”试着开始进食后,也没有再出现之前的疼痛。到了第四天,老赵已经能正常吃饭,甚至“吃得多也不疼了”,再也不用为吃饭犯愁。看着他笑容满面的样子,医护人员和病友们也都跟着开心。
“以前总以为肚子疼就是肠胃的事儿,没想到还可能是血管堵了!” 老赵的经历也给大家提了个醒:如果出现反复肚子疼,尤其是一吃饭就疼,按胃炎、肠炎治疗效果不好时,别忘考虑血管问题,及时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,早发现、早治疗才能少受病痛折磨。而微创介入技术,也为这类血管狭窄患者提供了安全、高效的治疗选择,不用开大刀,就能轻松打通“生命通道”,让患者重新找回健康生活。
专家名片
牛焕章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
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主任
坐诊时间:
景华院区:周三上午
开元院区:周二上午
擅长:各种恶性肿瘤及转移淋巴结的综合微创介入诊疗(肿瘤局部灌注化疗栓塞,射频、微波、冷冻消融,125碘粒子植入等);门静脉高压(消化道大出血)、主动脉夹层、主动脉瘤、布加综合征、糖尿病足、内脏动脉瘤等血管疾病微创介入治疗;子宫肌瘤、子宫腺肌症、宫颈癌等妇科疾病的介入治疗。
(谢雅敏 梁靓 张静)
推荐阅读: